万物皆有春意,理解酒文化不宜脱离酿酒的本意
发布时间:2020-06-05来源:一品粮铺点击:3340
格物致知,方能知行合一,这是我们都熟知的道理。伊川先生程颐有句名言:“万物庶事,莫不各有其所。得其所则安,失其所则悖”。大致意思是说,万事万物都有它***核心的道理,看懂了,然后遵照执行,必然会长长久久;相反,如果违背了事物本源的道理,就会破坏它,然后失去它。所以,他告诉我们格物致知的重要性:找到其本源的道理,然后顺应它,利用它,才能得其所长,有所受益。
这样的格物致知,就在酒文化领域发生过一起。五粮液联合四川省社科院举行的“中国五行哲学与和而不同”研讨会,其中从五粮液的酿造技艺来延展讨论“中国五行哲学与和而不同”的传统文化精粹,这样格物致知的形式,不仅新颖奇特、别开生面,而且丰富了中国酒文化的研究方法。
格物致知,科技产品可以以科技手段来探测,因为其基因源自科技;酒则不大容易,因为酒的酿造基因源自微生物应用,微生物应用具有混沌性、整体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,所酿的酒,人的鼻闻口尝比科学仪器灵敏得多。
五粮液与五行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,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:理解和研究酒文化,若以酿造技艺的本源为体,才是***鲜活,***有感染力,相反,离开了酿造技艺的本源,就如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
话说“天地氤氲,万物化醇”,按照伊川先生的原话,“万物皆有春意”,五粮液的酿造技艺,从原料的选择与配比,到传统的固态发酵、固态蒸馏的酿造技艺,再到贮藏、勾调等等环节,自有其一套一以贯之的法则,那就是一个“和”字。
五粮液,顾名思义,是以五种粮食为原料、集杂成醇酿造而成的白酒,与以高粱或大米为单一原料的单粮酒相比,在风味上尤其突显一个“和”字。
若从五粮液酿造技艺的本源来看,五粮液的诸香和谐,有的来自酿造环节的微生物作用,有的来自老酒储藏过程中的陈酿,而五种粮食是所有香味物质产生的源头,即高粱、大米、糯米、小麦和玉米,也即五粮液得名的原由。据说,这五种粮食不是随意搭配,其配方是经过数百年的酿酒实践摸索而成的***佳配比,使酿酒师的技艺与原料的特性在独特的酿酒生态环境中相互作用、和谐共生。这种集杂成醇,把五种不同的固态粮食淬炼成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白酒的技艺,宛如天工开物一般。
那么如何格五粮液酿造技艺这个“物”?万物皆有性,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提出了很多种跨学科研究的方法,非常符合微生物应用科学研究的特性。那么对于五粮液酒文化的理解和研究,自然也脱离不了五粮液酿造技艺所蕴含的这个“和”字。
按照研讨会上学者们的观点,“和”从五行哲学中来,也是五行哲学的核心。而五粮液的诸香和谐,也是从五种粮食中来,不仅兼具五种粮食的精华,而且使粮香、曲香、窖香浑然天成,与和而不同、中庸和谐的中国智慧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由一个“和”字衍化开来,小到具体的饮酒场景,大到雄阔的文化自信,无不与“集杂成醇”的酿造技艺相关联。
酒与餐的搭配,中国自古讲究“饮食合欢”,餐与酒的搭配有一套兼具科学和文化的规则;对饮之人同席而坐,性格、兴趣、地位和阅历各有不同,但同席而坐,求的是一种和谐的气氛,所求的是达成一种共识,其中或有各种各样的矛盾、冲突和不和谐的事物,但一场酣饮下来,彼此的公约数终归会找到。
中华文明的“和”,不是妥协和退让的结果,是中庸和谐的包容,也是和而不同的原则,本质上讲,是一种共生共荣,积极进取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胸襟。这样的文化元素,在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尤其大国关系的举措中随处可见,也常作用于全球华人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。
这样的格物致知,由五粮液的酿造技艺到品牌文化的衍生,究其一理而贯穿之,酒文化的体验就会变得更加真实、更加有趣、更加有体验感。
所以,我们对酒文化的理解和体验,不宜脱离酿酒的本意,生造出一个文化概念来,而是要从酒的酿造技艺和风格特点中去找寻,发现它的特点,从中体验这酒和你之间的文化共鸣。